問︰如何從「吃」體驗美、接近美?

答︰食衣住行,皆是美;雖是尋常生活,我們也不該等閒視之。說起吃,「食物」固然要緊,「環

境」與「器具」也要重視。東西吃完,只以「好吃」、「難吃」評斷,失之粗略,實在可惜。

吃進一口食物,或聽見一段旋律,都蘊藏著質感、層次與比例的複雜組合,能夠試著感受,才能接近

美、體驗美;很可惜,我們的基礎美學教育,讓許多人感受力過於遲鈍。美學教育,貴在讓學生學會

欣賞而不是實做,培養欣賞能力(懂得欣賞好菜)應該比學會藝術技能(懂得做菜)更重要。

美的「飲食環境」,不只是重視環境的設計風格、氣氛而已,而應該與食物形成一種互動的美感。試

著思考,賣擔擔麵的所在,是不是只能像傳統台南擔擔麵那樣?可不可以傳統擔擔麵的口感不變,但

是環境、器具與食物的陳設,都是現代的東方風格?

「食的姿態」也是食之美的關鍵要素,我們如何讓食物進入體內,就是「吃相」,「吃相」就像戲劇

講究亮相、扮相一樣重要。講究「吃相」使「吃」變成一場儀式,儀式的重點是優雅,不是繁複。傳

統西餐table manner的繁文縟節可被揚棄,但是manner卻不該消失。

最後,理解「美」與「貴」不是雙胞胎是最重要的功課。價格高,一定要高得有道理;某些菜的設

計,必須手工繁複或材質稀有,那也許有道理貴,最不值得的就是流行的貴。

問︰「吃」也需要哲學思考嗎?

答︰食衣住行之中,最需要哲學思考的是「吃」。人活著,非吃不可,人不吃會死去;當一件平凡生

活小事,居然牽涉到生死,我們怎敢不去思索它的哲學意義呢?最基礎的哲學思考是:如何吃,才符

合身體原始的設計邏輯?以電腦、手機的電池比喻,我們不該只知道要充電,而是要明白、體會,如

何充電,才符合手機原始的設計本意。

關心吃的人,更應該探討「吃」的延伸思考;不只思考怎麼做菜,也要思考為何要吃這道菜?有什麼

道理這麼吃?舉例說,吃素當然可以是為了健康而吃,但我選擇素食,卻是一件小事引發的思考。有

一天,我拿牛肉餵我的小狗,忽然想起,這個餵養順序,為何形成?有沒有可能顛倒?哪一天變成我

要拿牛餵狗,我會不會贊成?變成狗要吃我,我贊不贊成?這些思維也許聽來無聊,卻是吃與生命之

間的哲學思考;透過思考吃的意義,我思考生命的意義。

而「慢食」就是哲學思考的結果,速度慢下來,是為了能夠體驗。比方以毛筆寫字,一定沒有鋼筆

快,更沒有打字快;可是透過毛筆運動的力度與速度,讓腦袋透過手,表達紙、筆,與墨水之間的關

係,感受我們控制不住又想控制的那種美學與哲學情境。當我們開始哲學性的思考,「吃」變得更有

意義。

問︰對您而言,「吃得好」意味著什麼?

答︰「好」是一個最嚴重的哲學問題。比如說,我堅持我的新書《創意姚言》要使用再生紙,其實,

從整個系統看,這樣一本小書的小決定,對整個出版界不會有什麼影響,對整個生態,更是沒有什麼

實際的幫助。但是這樣的選擇,來自我對生態環境與我之間「美好關係」的思考;選擇再生紙,是因

為我不希望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,是不美的。

美的關鍵,就是能不能很漂亮地表達自己與自然之間對話的結果。愛因斯坦自從美好的以E=mc ,表

達質能互換之後,一直期待能以同樣的數學之美,處理「統一場」理論;雖然,最後他很失望的離

去,但是他所提出的E=mc ,依舊是一個絕美的數學。

這樣看,「吃得好」就是透過「吃得美」表達自己與食物之間的對話。如果我們對美的理解,只停留

在簡單的感官層次,久了,總覺得膩。蕭邦鋼琴曲讓我百聽不厭,是因為我隨著音符的來去,與蕭邦

對話。「吃」也是一樣,思想透過「吃」在跟什麼對話呢?「吃」,就是對話,食衣住行,都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