館長的話:
很受用的生活小觀念,禮多人不怪,拜訪人不兩串焦,常能滿載而歸

文/王乾任

也許是男人害羞,或者不懂這方面的禮數,不知道一點點的伴手禮,也許只是一包餅乾、幾塊點心,或者上一次和朋友/家人/同業聚會時,對方提及的好吃小點,沒多少錢的小東西,但卻能恰如其分地表達關心的情意,又能在無形中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
這麼簡單的做人道理,卻還是結婚後才從老婆的身上發現的。

這一切要從婚後,開始固定陪老婆回娘家省親,陪老婆登門拜訪客戶、朋友與工作夥伴,甚至陪我回家前,老婆總會繞到糕餅麵包店或知名小吃攤,買一點小東西帶著當伴手禮。

或許是老婆的潛移默化,後來當我自己開始拜訪客戶,造訪朋友,回家省親時,也會先想想,帶點什麼伴手禮好?有了送禮的習慣後,我發現了父親愛吃羊羹,母親喜歡看點信仰勵志類的書,那個朋友喜歡吃甜點,這個朋友喜歡吃螃蟹。

於是,再後來我在逛街購物時,總會主動留心添購一些家人會喜歡而南部老家又買不到的東西。久而久之,竟然也養成了習慣,每次出門訪友或回家省親,手上都會拎點小東西。

說實在的,男人在體貼和察言觀色方面,實在比女人遜色許多,也因此應用到生活中的應對進退,就不如女生來得體貼、善解人意。從老婆的出門伴手禮身上,我隱約學得了一點點女人重視並維持人際關係和諧的作法。

送禮花不了多少錢,也不是求什麼回報,但當雙方見面時,遞出禮物的那一霎那,彷彿化解了彼此的隔閡,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替雙方建立了互動的善意基礎,讓對方知道我登門造訪的善意。

當我開始送出小禮物,不久之後,自己也開始從別人那裡收到一些小禮物。總覺得結婚之後,透過伴手禮的餽贈,自己彷彿加入了一個規模龐大、實力雄厚的禮物經濟圈。

在禮物經濟圈裡,重視的不是禮物的價格貴重與否,而是給的時機和對象是否合適,收的人是否有需要,會不會喜歡。禮物經濟圈透過以物易物的過程,讓物品承載著難以言語卻濃得化不開的情意,傳遞給想要關懷、付出的對象,那樣的感覺很好,受用最大的其實我自己。

在給予的付出過程中,我感覺到有更大的善和情意流進我的身體,溫暖了我,是否這就是所謂的「施比受更有福」我不知道,只是比起過去的兩手空空,現在出門/回家手上拎點伴手禮卻能讓我感到開心,家人朋友似乎也能樂在其中,我很喜歡這樣的轉變,沒想到一點點的付出與改變,收穫竟然如此之大,實在很棒。平日羞於表示體貼的朋友,不妨從餽贈小小伴手禮做起,相信你也能和我一樣感受到附加在禮物循環上,價勝千金的義理與人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