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文/李雪莉
「宅世代」的主角
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、
受Web2.0薰陶的一群世代,
他們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
生活、消費與流行走向,
宜家、愛迪達、BMW等企業
紛紛瞄準宅男宅女們作行銷。
這群與實體世界既近又遠、默默主導虛擬世界的宅族,究竟有何特色?
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,造就台灣宅世代的到來?
一八九公分、九十公斤、頭髮蓬蓬捲捲的Magician(網路暱稱),正用大手觸碰電腦中間的紅點,輕巧在鍵盤上打出「安安」;另一頭像是高中生的網友回了「安」字及微笑符號,然後熱烈討論起音樂。
五年級生的Magician是音樂界名人,曾製作張震嶽、伍佰等人專輯、有「流行音樂教父」之稱,現在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台「中子創新」的執行長張培仁。
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、有開不完的會、見不完的人、還有一大堆不得不去的派對。但只要有時間,那怕是十分鐘、半小時空閒,他就下意識躲進「宅」(私人)的空間裡,也許是咖啡店、辦公室、飯店,然後連網上YouTube、瀏覽網站與聊天室,觀察年輕人創作走向。
「很多人會覺得我『宅』不起來,」點燃一根Mild Seven,張培仁用的詞彙明快、簡潔,活脫是個網路人。「但我還真『宅』,」說起話來像一位二十歲年輕小夥子。
誰是宅世代的主角?
許多四、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「宅」,認為「宅男宅女」是孤癖、沈迷網路或次文化、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。
事實上,宅,已經成為一種全球,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。宅,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。
「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,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『知識宅』最多的時代,是人民抉擇潮流、明星,」他從近來星光幫藝人,透過網路討論版、YouTube十倍速傳播而爆紅,有感而發,「不只音樂工業,各行各業都從創新的前端轉為流行的後端。我們現在被這群宅的喜好、品味所決定。」
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、受Web2.0薰陶的一群世代,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、青少年及小孩。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圍,你的同事、7-ELEVEN店員、甚至總機小姐。他們習慣與自己獨處,但需要MSN或電郵與人互動、喜歡以iPod或遊戲機打發時間,或是每天固定瀏覽社群網站或接收第一手訊息的習慣。
宅世代有其光譜,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,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與競爭力。宅出競爭力者,是對影像敏銳、資料蒐集力強、有種永不滿足的研究癖與向上心,還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並喜愛分享。(見一一六頁「御宅族演化小辭典」)
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、消費型態、文化品味,他們雖自成一格,但他們的數量、能量目前已厚實到影響我們的品味、消費行為、甚至改變企業和民主的運作邏輯。
有眼光的企業、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。
台灣起家、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、有六百多萬會員的「愛情公寓」,已吸引宜家(IKEA)、寶僑等企業,上虛擬世界向宅男宅女們行銷,賣起虛擬沙發、線上洗髮。BMW則瞄準台灣十八到二十二歲遊戲宅,在休閒線上遊戲「跑跑卡丁車」裡,賣起虛擬的Mini-Cooper。
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,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,「他們(宅族)的一句話,比電視廣告還具說服力。」
「宅世代」的主角
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、
受Web2.0薰陶的一群世代,
他們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
生活、消費與流行走向,
宜家、愛迪達、BMW等企業
紛紛瞄準宅男宅女們作行銷。
這群與實體世界既近又遠、默默主導虛擬世界的宅族,究竟有何特色?
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,造就台灣宅世代的到來?
一八九公分、九十公斤、頭髮蓬蓬捲捲的Magician(網路暱稱),正用大手觸碰電腦中間的紅點,輕巧在鍵盤上打出「安安」;另一頭像是高中生的網友回了「安」字及微笑符號,然後熱烈討論起音樂。
五年級生的Magician是音樂界名人,曾製作張震嶽、伍佰等人專輯、有「流行音樂教父」之稱,現在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台「中子創新」的執行長張培仁。
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、有開不完的會、見不完的人、還有一大堆不得不去的派對。但只要有時間,那怕是十分鐘、半小時空閒,他就下意識躲進「宅」(私人)的空間裡,也許是咖啡店、辦公室、飯店,然後連網上YouTube、瀏覽網站與聊天室,觀察年輕人創作走向。
「很多人會覺得我『宅』不起來,」點燃一根Mild Seven,張培仁用的詞彙明快、簡潔,活脫是個網路人。「但我還真『宅』,」說起話來像一位二十歲年輕小夥子。
誰是宅世代的主角?
許多四、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「宅」,認為「宅男宅女」是孤癖、沈迷網路或次文化、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。
事實上,宅,已經成為一種全球,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。宅,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。
「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,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『知識宅』最多的時代,是人民抉擇潮流、明星,」他從近來星光幫藝人,透過網路討論版、YouTube十倍速傳播而爆紅,有感而發,「不只音樂工業,各行各業都從創新的前端轉為流行的後端。我們現在被這群宅的喜好、品味所決定。」
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、受Web2.0薰陶的一群世代,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、青少年及小孩。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圍,你的同事、7-ELEVEN店員、甚至總機小姐。他們習慣與自己獨處,但需要MSN或電郵與人互動、喜歡以iPod或遊戲機打發時間,或是每天固定瀏覽社群網站或接收第一手訊息的習慣。
宅世代有其光譜,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,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與競爭力。宅出競爭力者,是對影像敏銳、資料蒐集力強、有種永不滿足的研究癖與向上心,還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並喜愛分享。(見一一六頁「御宅族演化小辭典」)
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、消費型態、文化品味,他們雖自成一格,但他們的數量、能量目前已厚實到影響我們的品味、消費行為、甚至改變企業和民主的運作邏輯。
有眼光的企業、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。
台灣起家、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、有六百多萬會員的「愛情公寓」,已吸引宜家(IKEA)、寶僑等企業,上虛擬世界向宅男宅女們行銷,賣起虛擬沙發、線上洗髮。BMW則瞄準台灣十八到二十二歲遊戲宅,在休閒線上遊戲「跑跑卡丁車」裡,賣起虛擬的Mini-Cooper。
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,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,「他們(宅族)的一句話,比電視廣告還具說服力。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